內容來自sohu新聞

英國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 率先加入亞投行



英國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 率先加入亞投行

“一帶一路”遠比人們起初想象的寬闊、綿長。在國傢主席習近平對英國訪問期間,這個歐洲大陸最西端的國傢表現出瞭對“一帶一路”的濃厚興趣,並以實際行動表明瞭加入的意願。“一帶一路”是怎麼“延伸”到英國的?英國將以何種方式參與“一帶一路”建設?英國的加入又將對“一帶一路”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態度率先加入“亞投行”作出積極表態

當國傢主席習近平到訪倫敦的國際移動衛星公司(Inmarsat),簽訂瞭一項為“絲綢之路”提供衛星通信服務的協議時,人們發出感慨,原來歐洲的英國也是“一帶一路”建設中的一員。

“一帶一路”擴大“朋友圈”

不過,在此之前,習近平已經對中英在“一帶一路”上可能的作為表達瞭支持。10月21日,習近平正式會見英國首相卡梅倫,中英雙方就經貿等領域的實質性合作進行瞭磋商。習近平強調,“一帶一路”不是某一方的私傢小路,而是大傢攜手前進的陽光大道。

他指出,“一帶一路”是開放的,源於古絲信貸流程綢之路但不限於古絲綢之路,地域范圍上東牽亞太經濟圈,西接歐洲經濟圈,是穿越非洲、環連亞歐的廣闊“朋友圈”,所有感興趣的國傢都可以添加進入“朋友圈”。

2015年3月,國傢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佈的《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以下簡稱《願景與行動》)文件,對“一帶一路”的范圍已經有過描述和界定,即“貫穿亞歐非大陸,一頭是活躍的東亞經濟圈,一頭是發達的歐洲經濟圈……絲綢之路經濟帶重點暢通中國經中亞、俄羅斯至歐洲(波羅的海);中國經中亞、西亞至波斯灣、地中海;中國至東南亞、南亞、印度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點方向是從中國沿海港口過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歐洲;從中國沿海港口過南海到南太平洋。”

也就是說,在這份《願景與行動》中,歐洲已然以一種模糊的方式被包括在內。此後,這一版圖被不斷地細化和填充,荷蘭、德國、法國、比利時等歐洲國傢均表態願意參與“一帶一路”建設。

英方早已表達誠意

盡管英國並非古老絲綢之路的沿線國傢,但它加入“一帶一路”的積極程度不比其他國傢少。從英國不顧美國反對,在西方大國中率先加入“亞投行”來看,英國對於加入“一帶一路”也是早有準備。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所所長崔洪建接受北京青年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亞投行”問題上,德法英等歐盟大國之間本來希望形成統一的意見,最後這一“統一”正是被英國毅然加入“亞投行”打破,所謂的約定自然瓦解,緊接著,德國、法國和意大利等紛紛宣佈加入“亞投行”,陸續成為意向創始成員國。

“亞投行”是作為新竹債務協商信貸年息服務於“一帶一路”建設的最重要金融機構而誕生的,所以,當時英國的這一舉動意義已很明確。

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院長李向陽曾在媒體上撰文稱,“亞投行可以說是‘一帶一路’的預告片……令人欣慰的是,國際社會越來越多的成員通過對亞投行的態度,開始向‘一帶一路’投下信任票。”

英國皇傢國際問題研究所亞洲項目研究員蒂姆·薩默斯接受《經濟日報》采訪時說,“一帶一路”對於歐洲國傢意義重大,能夠為中歐之間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貿易投資提供新的平臺。而英國作為西方首個宣佈加入亞投行意向創始成員國的國傢,展示瞭英國政府對於中國促進亞洲基礎設施發展的高度支持。

合作英國提供通信服務價值數億美元

為“一帶一路”上最偏遠地區提供通信支持,中國與英國的Inmarsat的協議形象地向外界展現瞭雙方就“一帶一路”合作的模式。不過,Inmarsat僅僅是其中一例而已。

英國為“一帶一路”偏遠地區提供通信

總部位於倫敦的Inmarsat是一傢利用海事衛星提供全球通信和定位服務的國際合營股份公司。該公司2014年因定位馬航失聯航班MH370而被人熟知。

Inmarsat有覆蓋全球的12顆衛星,報道稱,工作人員向習近平介紹,這些衛星能做到對最偏遠地區的即時通信,並且確保安全,非常具有商業競爭優勢。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中國已與國際海事衛星組織簽訂一項協議,後者將為中國“一帶一路”的現代“絲綢之路”提供通信服務。

22日,習近平到訪Inmarsat總部時表示,中國和Inmarsat合作基礎良好,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發展,合作前景更加廣闊。創建互聯互通的條件和環境是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關鍵之舉。中方願同有關國傢一道,提高國際通信互聯互通水平,建設暢通信息絲綢之路。

英國《金融時報》還報道稱,這一協議可能價值“數億美元”。習近平說,中英兩國加強在衛星移動通信領域合作不僅有助於雙方更好開展“一帶一路”合作,有關合作成果也將惠及世界其他國傢民眾。

中國企業走進“英格蘭北部經濟帶”

當然,Inmarsat與中國的合作僅是雙方在設施聯通中的通信領域合作的一例。《願景與行動》文件寫道,“(‘一帶一路’)沿線各國資源稟賦各異,經濟互補性較強,彼此合作潛力和空間很大。以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為主要內容。”

中國人民大學歐盟研究中心主任、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王義桅接受北青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英之間圍繞“一帶一路”的合作也將服務於“五通”。以資金融通為例,英國近年積極打造海外人民幣離岸、清算中心,習主席此次訪英,就倫敦發行人民幣債券達成協議。英國的舉措對絲路基金、人民幣國際化具有重大推進作用。

雙方的合作還有一個“捷徑”可走,那就是戰略對接。“一帶一路”提出以來,戰略對接的方式也經常被雙邊合作采用。

“你想開發什麼,我想發展什麼,雙方各自有比較優勢,然後將資金、項目和規劃進行對接。”王義桅說,對於中國而言,希望中國企業走出去,而英國“英格蘭北部經濟帶”計劃正如英國皇傢國際事務研究所中國事務資深研究員凱利·佈朗所言:英國“希望升級老舊過時的基礎設施,並向中國尋求投資和基建方面的秘訣”。於是,就有瞭中廣核拿下的核電大單欣克利角C項目。北青報記者從英國大使館獲得的資料顯示,這一項目將為英國600萬戶傢庭提供用電。

意義中英新模式為全球做示范

為什麼英國加入“一帶一路”如此受到兩國乃至世界輿論的重視?與其他歐洲國傢的加入有何不同?對此,王義桅表示,擁有眾多海外利益的老牌大國,英國積極參與“一帶一路”這不僅具有示范意義,也一定程度上意味著國際格局的變遷和全球化新模式的開啟。

王義桅告訴北青報記者,英國曾經希望通過美國和歐盟來實現自身發展、塑造世界秩序,但都未能成功,英國認為“一帶一路”是其實現發展的一個抓手,對此深入瞭解、非常看重。

湯森路透中國事業部總經理杜洋甚至表示,英國各界事實上期待通過其在專業服務業領域的專長成為“一帶一路”的西端支撐點。

對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而言,英國的加入也的確意義重大。“一帶一路”就此可以擁有英國在一些沿線國傢的語言、法律、金融和制度方面的優勢。此外,王義桅認為,英國對第三方市場合作的理解比中國更豐富,包括法律、保險服務等,這對於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從“走出去”到“走進去”,實現中國制造、中國建造、中國服務在“一帶一路”沿線當地化彌足珍貴。

作為全球海洋大國,英國在國際航運規則制定上擁有關鍵性話語權,是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重要夥伴。中英若能打造海洋夥伴關系,不僅具體落實中歐和平、增長、改革、文明四大夥伴關系,也將大力推動海上絲綢之路建設。(來源:北京青年報)





新聞來源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20151025/051923568882.shtml
arrow
arrow

    gracechad5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